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2021年适逢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我不禁浮想联翩。姚鸿明先生曾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负责人,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10年,虽然他现在不再连任,但仍尽力推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增进澳门百姓的福祉工作,特别是他柔和儒雅、质朴慈祥、谦虚内敛的形象,仍让我记忆犹新。

走近祖国 找到人生支点

1948年1月,姚鸿明出生于柬埔寨首都金边市,是姚家在柬埔寨出生的第四代人。姚家始终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子女接受的都是传统中式教育。姚鸿明自幼在中文学校读书,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第一本书就是《岳飞的故事》,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读小学四年级时,他跟随高年级同学一起,联名向学校请愿,要求把台湾版教材更换为大陆教材。此举引发校方不满,要求家长写下保证书,保证子女不再参与所谓的“学潮”方可继续读书。姚鸿明的父亲不从,将他兄弟四人转校,确保子女接受爱国教育。

20世纪50年代初,受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感召,姚鸿明父亲的爱国热情被点燃。尽管当时柬埔寨与台湾还有所谓的“外交关系”,姚鸿明的父亲仍偷偷将3个弟弟妹妹送往祖国内地求学。亲人给姚鸿明兄弟寄去《董存瑞》《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书籍,书中展现出的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使青少年时期的姚鸿明受到震撼。1963年夏天,学校老师组织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的雷锋精神令姚鸿明深受感染,使他明白了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1964年夏,姚鸿明也被父亲送回祖国,在武汉生活学习,接受社会主义教育。1977年底,国内恢复高考,姚鸿明被湖北农机学院录取。1979年底,因要照顾生活在澳门的父母,姚鸿明举家迁居澳门。自1980年3月起,他便开始了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以下简称“街坊总会”)近40年的情缘。

奉献社会 找到人生起点

“将此身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能做到终生守护同一个信仰的人并不多见,而能在从一而终的道路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更加难能可贵,姚鸿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将自己的大部分心血奉献给了澳门的社会服务事业,见证了街坊总会从成立、成长到发展的整个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以及香港、澳门相继将要回归,澳门同胞的爱国热忱日益高涨。街坊总会顺应潮流而生,于1983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姚鸿明在街坊总会历任职员、秘书、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会长、监事长和荣誉会长,参与创办街坊总会30多个社会服务中心和建立4个社区基层街坊会,并为街坊总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行政、财政、人事的管理制度和社团工作方针。他还参与领导街坊总会在多届澳门立法会和市政议会的直接选举工作,成功推举多名街坊总会代表先后进入澳门立法会和市政议会。

“关注民生,根植澳门社会”,是街坊总会一贯的理念。街坊总会把“团结街坊、参与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群、共建特区”作为工作宗旨,构建了一个涵盖澳门、颇具规模的社区服务网络。姚鸿明回忆说:“街坊总会成立初期,人力和经费相当短缺,经费主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助,而工作人员大多都为义工或兼职。我自己一人身兼3个基层街坊会秘书工作,工资加起来才相当于一个工厂工人的薪酬。”为了能使街坊总会得以长久发展,姚鸿明和街坊总会老一辈的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若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社会服务工作将难以持久开展。然而,殖民地时期的澳门政府一向不重视市民生活,而基层爱国社团又很少与政府打交道。为了帮助坊众获取更多权益,街坊总会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一帮人,他们尝试与当时的政府互动,邀请澳门总督与政府官员为街坊总会下属的服务机构担任开业剪彩嘉宾,积极推动联谊,逐步架起官民联系沟通的桥梁。1986年,街坊总会负责人第一次获任为澳门市政厅行政委员会成员,在个别社会服务项目上开始获得政府资助。姚鸿明颇有感触地说:“政府机构开始关注来自基层的声音,澳门市民终于分享到了公共资源。”

“爱国爱澳、包容共济、友爱互助、服务社群”,是姚鸿明投身社会服务事业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参与澳门回归祖国的过渡期工作,姚鸿明与其他爱国爱澳社团的负责人一起,积极参加了由香港大学与暨南大学共同合办的《综合社会学及行政学》校外学位课程,学习现代社会服务和社区工作知识,并获得社会学法学士学位。凭借多年的社会服务经验,配合先进的理论知识,姚鸿明对澳门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在助力澳门回归祖国和建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过程中,他努力工作、积极作为,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姚鸿明获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莲花勋章。先后于1998年当选第九届广东省人大代表,1999年获委任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并历任第二、三、四、五届澳门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2009年1月10日,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莅临街坊总会社区服务大楼视察。对参与接待工作的姚鸿明来说,成为他至今难忘的回忆。习主席首先来到长者日间护理中心,与长者一一握手会面。时值喜迎农历牛年,大家正用手工纸折叠纸金牛,习主席随手拿起一个,帮着黏贴纸张,随后大家就将折好的一只金牛送给习主席。在观看了长者们跳的秧歌舞后,习主席表示,秧歌舞作为北方舞蹈,澳门人民也在学习,感到十分亲切。他非常关心长者的身体健康,特意赠送了两张按摩椅给大家,并与大家合影留念。之后,他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现场观看了青少年粤剧班小学员们的排练,并向青少年学生赠送了一架钢琴。习主席表示,希望街坊总会做好传承工作,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这次接待习主席视察参观的过程中,姚鸿明充分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对街坊总会社区服务工作的关心,感受到了国家对澳门居民生活和澳门社会发展的关怀。对姚鸿明来说,这是对他最大的鼓舞。

2013年9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举办“澳门社会”系列讲座,姚鸿明受邀以《从社会救助到多元化服务》为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街坊总会从最初的慈善救济到当前多元化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他表示,“社会救助不仅是一份社会保障,亦是一项社会服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要通过推动政府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来实现。青年人要多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发掘自身潜能,积极回馈社会。”

姚鸿明积极关心祖国内地的发展。他非常清楚,澳门自回归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百业兴旺,都离不开国家在背后的大力支持。他曾推动街坊总会在内地兴建多所希望学校,协助创立“街坊总会育苗基金”,援助内地贫困学生并积极促进澳门与内地学生间的交流,让澳门青少年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发挥了重要而有效的桥梁纽带作用。

爱国爱澳 实现人生价值

姚鸿明担任广东省人大代表期间,在广东省公安厅加快审批澳门居民在粤子女赴澳团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澳门平稳回归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澳门回归祖国后,他特别关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好“一国两制”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不断改善澳门的民生福祉。

在当选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后,姚鸿明始终牢记使命、积极履职,认真参与代表活动,及时向澳门居民传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有关精神。2014年10月,他在列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返澳后,根据这次会议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有关决定精神,第一时间组织举办国家宪法日讲座,街坊总会也成为澳门特区第一个举办宪法日活动的社团。时至今日,这一活动已连续举行了8年。

姚鸿明尽心竭力,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誓言的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履职风采。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每次赴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他都积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听取澳门居民意见,草拟相关建议。10年代表任期中,姚鸿明个人提出、和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以及参与澳门代表团集体提出的建议逾80份,建议内容涉及民生、教育、福利、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等方面。

其中最让姚鸿明难忘的,是澳门代表团提出“关于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议”,成功争取了国家为建设广西大藤峡水库立项。姚鸿明说:“水质不稳和每年的咸潮一直影响着澳门居民用水保障。尽管每当咸潮出现时,国家都会调度珠江流域西江上游水来压咸补淡,但长途调水成本较高,效益不彰。”为了彻底解决澳门以及西江下游用水安全隐患,澳门代表团提出在广西兴建大藤峡水库的建议。2011年2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兴建大藤峡水库被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水利工程中的第一项。2014年11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完成后,不仅能增加枯水期供水流量,抑制咸潮,保障澳门和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保障流域防洪,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过去多年,提到这些姚鸿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谈及对于街坊总会未来发展的展望,姚鸿明表示,他希望街坊总会能够更好地团结各个坊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运作和管理体系,服务更加合理多元;不断传承创新,让更多青年人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让街坊总会服务理念和立会宗旨不断地发扬光大,更好地为澳门社会和澳门居民服务,为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

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洲。能够代表澳门同胞进入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和澳门发展履职尽责、献计献策,姚鸿明对此感到十分自豪。他亲身见证了国家逐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精辟论述,更令他对祖国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满信心,为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充满信心。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到了退休年龄,本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姚鸿明依然心系澳门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依然在为自己的理想默默地耕耘。姚鸿明说:“尽管我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但我仍能参与一些社会服务,希望能用尚存的一点余力,为国家和澳门的发展、为基层民众继续办点实事。”(作者为陈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