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文/何大章

宋庆龄在工作

    宋庆龄(1893—1981),海南文昌人,生于上海。少年赴美求学。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投身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49年,宋庆龄应邀北上参与筹建新中国成立,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此后,她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从事了大量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她是中国妇女的杰出领导人,是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1927年和1929年在比利时和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其后又成为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当选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是世界和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后海北沿46号。这里原是清醇亲王府西花园的一部分。

    这座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初年,这里就被建成达官显贵的府邸花园。园内大草坪上枝叶繁茂、造型优雅的国槐,树龄已达500多年,就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活文物。

宋庆龄故居大门

    清康熙年间,这里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称渌水院。现存的恩波亭就建在当年渌水亭的遗址上。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之一。南楼前两株树龄有300多年的“明开夜合”树,就是纳兰性德当年亲手栽种的。

    到乾隆年间,明珠的后代得罪了权相和珅,被抄没了家产,这个花园也被和珅占据。

    嘉庆皇帝即位后,将这座花园与附近的府邸一起赐给了成亲王永瑆,并特准他引后海水进入这座花园。为了表示对天子特殊的恩典永志不忘,成亲王在园中修建了恩波亭。后海水从西端引入,绕园一周,由东端流出园外。碧水悠悠,更给这座美丽的园林增添了灵气。

    到了光绪年间,这座府邸被赐给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奕譞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在经历了100多年以后,除个别拆除、改建外,园内的古典建筑,仍袭当时王府花园的旧制。花园东南土山上,建有一座“箑(音shà)亭”,匾额是醇亲王奕譞题写的。“箑”是古“扇”字。原来这个亭子建成了扇面形。登上箑亭,眺望后海的湖光帆影,仿佛真能感受到这巨扇带来的缕缕清风。西南土山上对应地修建了一组建筑,称“听雨屋”。南山下临湖是南楼。串联全园所有主要建筑的九曲回廊,至此径直通向二楼。

    奕譞去世后,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继承王位。1909年,载沣的长子溥仪即位,是为宣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权倾天下。然而,仅仅两年多,辛亥革命的炮声就迫使清帝退位。1938年,载沣一家搬到花园居住。载沣本人则在畅襟斋里住了10年。

    1949年,宋庆龄来到北京后,国家曾先后安排了两处寓所,供她临时居住,并多次提出为她修建住宅。宋庆龄不愿增加国家的开支,一次次婉言谢绝。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她物色到这个花园,并进行了改建。1963年4月,宋庆龄迁入新居。

故居主楼,二楼为宋庆龄的办公室、卧室和书房

    宋庆龄是个念旧的人。东门甬道上的那架龙眼葡萄和园内十株桶栽石榴树,都是宋庆龄刚到北京时栽种的,已经随她两次迁居。宋庆龄曾亲手采摘葡萄,也曾引领客人欣赏挂满枝头的火红的石榴。

    走进园内的主建筑群,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四合院。南面的前厅是宋庆龄的大客厅。她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各国朋友。

    北面的后厅即畅襟斋,是大餐厅。宋庆龄曾在这里宴请国内外宾客。畅襟斋前,两株古老的西府海棠生机盎然。春天,满树粉红的花朵,宛如一天红霞。宋庆龄常在花事最盛的4月上旬,邀请朋友们来树下品茶赏花。秋天,果实压弯枝条,宋庆龄亲手做成海棠酱,分送给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品尝。

1964年,宋庆龄与周恩来等在畅襟斋举行茶话会,纪念中国福利会成立25周年。

    西厢房的后面巧妙地接建了一座仿古的二层小楼。楼下设有小客厅和小餐厅。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书房。

    走进卧室,正对的是宋庆龄的办公桌。桌上放着简单的办公用品。一副眼镜放在桌面上。墨盒上放着一个铜铃,每当有事要办时,宋庆龄就摇响小铜铃,通知工作人员。屋子中央有一个小沙发和两张软椅,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茶几。靠西墙是宋庆龄的卧榻。靠南墙的窗下,摆着宋庆龄用了多年的已显陈旧的梳妆台。三面镜子,除中间的一面还比较完好外,左、右两面水银已经严重脱落。工作人员建议调换,宋庆龄指着中间的那面镜子说:“你们看,不是还可以用嘛。” 结果一直用到她逝世。靠北墙的门边有一架宋子文送给她的施特劳斯牌黑色竖式老钢琴,这大概是她最奢侈的用品了。她常常关起房门,一个人弹奏起熟悉的旋律。这时,她便重新回到了在上海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日子,回到了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的美好时光。

    在书房里,有着占据整个一面墙的书柜,摆放着她的几千册中外文藏书。一架英文打字机放在不大的书桌对面。她常会久久地坐在矮小的圆凳上,熟练地敲击着键盘,发出“咔、咔”的声响。

宋庆龄在喂她心爱的鸽子

    宋庆龄每天都要下楼到花园散步。她走在小径上,高兴地看着路旁盛开的鲜花。她走到楼后去看她的鸽子。她学着鸽子的叫声,鸽子便飞来,啄她手里的鸽食。她是那么喜欢孩子,为了招待小客人们,她专门竖起了秋千架,让院子里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宋庆龄和北海幼儿园的孩子们。 摄于故居小会客室

    1981年5月29日,20世纪的杰出女性在这座庭院里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人民。

    当年的大客厅、大餐厅,现在已经被辟作宋庆龄生平展览的展厅。这里展示了200多幅重要的历史图片,陈列着近200件极其珍贵的孙中山、宋庆龄的文物。

    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赞誉宋庆龄是“国之瑰宝”。1992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在园内西山上兴建了瑰宝亭,作为对她的永久纪念。亭子上的石雕、木雕都是梅花图案。瑰宝亭的匾额,由宋庆龄的老朋友赵朴初先生题写。檐檩上的十幅写意梅花,选用的是宋庆龄的至交何香凝先生的画作。那一枝枝傲雪凌霜的红梅,象征着宋庆龄一生的高风亮节和永不妥协的顽强性格。

    在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之际,宋庆龄基金会在这里成立。

    2001年5月29日,在纪念宋庆龄逝世20周年之际,宋庆龄基金会在东广场竹林前举行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的安放仪式。

    今天,宋庆龄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宾客,到这里来缅怀宋庆龄。每逢“六一”, 更有大批的少年儿童来到这里,与慈祥的宋奶奶一起欢度自己的节日。宋庆龄的伟大精神,永远鼓舞着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为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2007年3月

    何大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选自《名人故居博览·北京卷》,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