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致辞

陆军军官学校


前言: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名声显赫,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和英国皇家军事学校并列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它于1924年由国民党创立,全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后迁至台湾高雄凤山。国共许多高级将领都出身于此校,它在国家军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

选文部分摘《黄埔风云·修订版第一章“十月革命 马林会晤孙中山  孙越宣言 国共首次谈合作”。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军校?选文给出答案:因为他革命二十多年来,都没有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致使革命屡遭失败。尤其是1922年,被他视作亲信的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想置他于死地,因而十分悲痛。痛定思痛,他开始认识到,革命要成功,必须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办一所军官学校。选文即将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前后渊源表述出来。

马林

马林会见孙中山,张太雷任翻译


1921年12 月初冬季节,长沙秀丽的岳麓山枫叶由暗紫变成了一片深红。时值风云动荡之际,那红枫恰似一把炽烈的火炬,把祖国江南初冬的原野点缀得生机盎然。

文化书社坐落在长沙潮宗街,它的成立标志着湖南有了一个马列主义传播的基地。这是毛泽东一年前的杰作,如今已是湖南医科大学校址。文化书社是租佃的一栋旧公馆,坐北朝南,前面一道高墙,中间开个黑漆大门,正中有一巨匾,黑漆金字,上书“文化书社”;落款乃赫赫有名的前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湖南省省长兼督军谭延闿。正是因为有谭延闿的“招牌”,才使军阀、政客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见此打道回府。进门是一青砖铺地的院落,院北有一长排房屋,靠东的两间木房,就是文化书社的营业铺面。院东有个长方形厅堂,这里曾是毛泽东经常会客的地方。当年新民学会成立,何叔衡、谢觉哉、周世钊都是在这里入的会。

这几天文化书社来了两位贵宾。一位是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马林是化名,他的真名叫亨德立克斯· 斯内夫利特,生于荷兰鹿特丹。他30 多岁,长得一表人才,谈吐彬彬有礼,举止文雅,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身。此人早年在荷京大学读书,后来参加工人运动,是荷兰社会民主党党员,曾去荷属爪哇组织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是一个职业革命家。1920 年7 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执委。1921 年6 月绕道欧洲辗转来到上海,帮助筹组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现兴业路76号)2 楼认识了毛泽东,对毛泽东在湖南发起成立文化书社、大量销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进步书刊、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党早期组织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革命活动赞不绝口,并说好要来湖南专程拜访。凑巧,经李大钊介绍,由张太雷陪同,马林准备去广西桂林大元帅府会见孙中山,假道长沙时作短暂停留,这才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客。另一位是马林的助手兼翻译张太雷,20 多岁,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他英俊潇洒,聪明机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英语水平也不低,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活跃分子,刚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回国,被选为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

毛泽东在文化书社的客厅里热情地接待了这两位贵宾,他们彻夜长谈,一见如故。当时湖南的共产主义活动方兴未艾。毛泽东刚刚送走了从法国勤工俭学被迫遣送回国的李立三,安排他到安源煤矿去找蒋先云;继而又介绍湖南劳工会发起人、中国工运先驱黄爱、庞人铨与马林见面。一年前,他两人在长沙省教育会前坪召开近千人的大会,正式成立“湖南劳工会”。当时,参加工会的有22 个行业,劳工会的办公地点设在长沙市皇仓街唯楚化学社内,黄爱任教育部主任,庞人铨任出版部主任。马林对中国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尤加赞赏,毛泽东也认为这是反抗资本家和军阀最有效的手段,他自己曾亲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的主任。当马林对黄爱鼓励有加的时候,黄爱谦逊地说:“润之大智若愚,我则锋芒毕露,润之是将才,我不过是个过河的卒子而已!”不想马林与他们的头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黄爱、庞人铨于1922 年1 月因工潮被湖南省军阀赵恒惕枪杀于长沙浏阳门外的铁桥边。当时下着大雪,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黄爱时年25 岁,庞人铨仅24 岁。

毛泽东送马林、张太雷上车南下时,意味深长地祝他俩马到成功,千万不要忘记请孙中山考虑创建革命的军官学校,建立革命的武装组织。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在广东创立黄埔军校的最早契机。如果说马林是黄埔军校成立的最早倡议人,还不如说毛泽东也是黄埔军校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因为他们这一建议,对孙中山有决定性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马林、张太雷日夜兼程来到广西桂林,在独秀峰下的原清桂王府见到了他们景仰的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21 年5 月5 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重新建立军政府,准备举兵北伐。同年12 月4 日,孙中山抵达广西桂林,在此设立北伐大本营。马林、张太雷12 月23 日来到这里,孙中山专为马林发了参字第189 号特别出入证。马林,这位西装革履,留着两撇八字胡的外国客人,引起了不少官兵的注意。由于语言不通,许崇智、胡汉民只打个招呼,而宋庆龄、陈友仁却可用英语与马林随便交谈。马林是位有识之士,在临来中国之前,就阅读了不少有关中国的书刊,对孙中山的革命传奇经历略知一二。他知道孙中山确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也了解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从莫斯科动身前来中国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再三叮嘱他不仅要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且要团结中国国民党左派,尤其要争取孙逸仙向共产国际靠拢,以便将来壮大共产党队伍。

孙中山与马林经过三次畅谈,双方非常融洽,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最后马林向孙中山建议:一是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同革命,铲除军阀,尤其要依靠广大工人群众;二是谋求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三是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孙中山表示接受建议。这次会晤,首次将黄埔军校的孕育和诞生提到革命议事日程上。早在1903 年8 月,孙中山于日本东京青山就建立过革命党人第一所秘密军事学校。那次经日本友人犬养毅介绍,聘请日本现役军人野熊藏少佐任校长,地址设在东京牛道区。学校招收了14 名革命党人秘密学习兵器学、战术学等。开学一个月后,孙中山因事前往檀香山,临走前曾以校事委托冯自由(冯懋龙)管理。数月后,因校中意见分歧,最后不得已只好宣布解散。孙中山回想自己从反清、讨袁、护法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感到革命征程总是遍布着坎坷与荆棘。后来他把希望寄托在会党与新军运动,但终被军阀利用。他气极时破口大骂:“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马林向孙中山建议办军官学校之事,孙中山时刻记在心间,只是忙于北伐,还抽不出时间来认真研究。马林、张太雷在会晤孙中山之后,也顾不得游山玩水,连阳朔那处胜景也没有去,就日夜兼程赴广州办事去了。

孙中山

且说孙中山来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民众十里长街夹道欢迎的动人场面使他彻夜难眠。他一心以武力统一中国,谁知他“借别人的窝,孵自己的蛋”,却又遭到了致命的一击。原来他所信任的心腹爱将陈炯明与他貌合神离,在马林、张太雷走后不到半年,陈在广州兵围白云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的北伐又成泡影。

陈炯明何许人也?原来也是个大军阀。他是清末秀才出身,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都督,护法时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后,仍任命陈炯明为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军政大权在握。陈炯明虽有野心,但他仅满足于在两广称王而已。他不理解孙中山北伐拯救全中国的远大抱负,因此不断抬出“联省自治”的招牌反对孙中山“统一中国”。陈炯明刁难阻挠北伐的活动变本加厉,先是不给军政府一粮一粟,后是于1922 年3 月21 日指使人在广州沙头广九车站杀害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粤军参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邓仲元。在孙中山4 月21 日撤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及内务总长之职后,仍保留他陆军总长之职,希望他回头,以大局为是。但陈炯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与孙中山撕破了脸皮,于6 月16 日炮轰总统府。当时孙中山几乎只身逃难,登上永丰舰;宋庆龄在危急中由卫士护送幸免罹难,也上了永丰舰。叶剑英在护送宋庆龄时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宋庆龄唯一怀下的孩子在危难中流产,使她终身留下遗憾。

孙中山牢记这6 月16 日蒙难的日子,以后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就定为6 月16日。孙中山经过这一次创伤,对寻求苏联的帮助,建立自己的军官学校,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就更感到迫不及待了。这是孙中山陷入绝境后的正确抉择。

END—

本文节选自《黄埔风云·修订版》,吴昌华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