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前言:

1949年,李宗仁以国民党代总统的身份撤离大陆,选择定居美国。1965年7月20日,在阔别祖国16年后,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洁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到祖国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厚待。作为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在政界的影响举足轻重,他的回归,曾在海峡两岸及国内外产生巨大震撼。周恩来曾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就是回归祖国。书中以文学笔法讲述了李宗仁在桑榆暮景之时,选择落叶归根,携夫人回归社会主义祖国这件事,揭开了李宗仁归来的不为人知的内幕。今日摘录《李宗仁归来》一书精彩片段,与读者共赏:1965年,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终于踏上了险象环生的归国路,在苏黎世登上了归国的飞机,但其行踪被台湾国民党当局获悉,蒋介石为阻止李宗仁归国,向李宗仁一行布下了暗杀的魔网,一封杀气腾腾的密令从台北发出,抢在李宗仁的座机到达之前的几个小时到达了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

资料照片

末代总统精心动魄的归国之旅
文︱顾笑言 等
                      

巨大的道格拉斯式客机从日内瓦起飞之后,沿着碧波万顷的日内瓦湖飞行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升高。机翼下迅速地掠过了勃朗雪峰银光闪烁的山脊。在夕阳的残照里,亚得里亚海滚滚的波涛和品都拉斯山巍峨的身影,也很快地被抛到遥远的后方去了。

华灯初上的时分,班机在雅典机场徐徐降落。

在经过日内瓦令人眼花缭乱的繁杂之后,这座地中海岸边的古城就显得格外和平而又宁静。

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和程思远先生,同旅客们一起步出了机舱。他们在候机大厦的餐厅里,进了一顿西式的晚餐。饭后,为了避开人们的耳目,他们很快地退出了灯火辉煌的餐厅,在希腊夏夜的星光下自由地散步。

从爱琴海上吹来的晚风,湿润而又凉爽。仿佛这也可以减轻一点归心似箭的焦虑,也可以平慰一下与故国久别之后即将重逢的激动。

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这三位天涯归旅并不知道,由于田桂昌的一时疏忽,暴露了他们的行踪。就在这架道格拉斯式客机航行的途中,阴谋的罗网正向他们悄悄张开,罪恶的黑手正向他们暗暗伸了过来……

苏黎世。

那两名特务在田桂昌的中国饭馆里边饮边等,直到黄昏。

在这段时间里,田桂昌先生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一家人的生计,运用他过人的聪明略施小计:他让人仿着郭德洁的口气,写了一张便笺。那张便笺上的文字很简短:

昌弟:

我因急事匆匆启程,乘下午两点的班机飞往香港了。因临时改变决定,行期如火,未及面别,望昌弟海涵。

下面是郭德洁女士的签名和日期。

田桂昌用这张小小的便笺轻易地开脱了自己。当他的雇员把这张便笺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那番深感意外、目瞪口呆的表演,简直要使一些在戏剧舞台上久负盛名的大师叹为观止。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这张小小的便笺上有一处不能令人容忍的疏漏,那就是他竟向两名国民党特务透露了李宗仁先生一行的真实去向和班机的航次。

田桂昌先生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叶,人类的文明已经发展到可以使地球上任何两个地点之间的对话,变得像鼻息相熏一样方便。这样,就给李宗仁先生一行,带来了一场险些送掉性命的危险。

两名特务刚一看到便笺,还以为是田桂昌耍的一个调虎离山的把戏,想把他们两个人支走。但是,当他们看到了田桂昌先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之后,又望了望窗外一轮西沉的红日,便不能不信以为真了。

资料照片

他们在震惊之中清醒过来之后,立刻又像百米赛跑冲刺似的,从中国饭馆的营业大厅里冲了出去。

电波载着从苏黎世发出的最新情报,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连绵起伏的峰峦,越过了辽阔而又肥沃的多瑙河平原,并且在亚得里亚海上追过了道格拉斯式客机的机翼,然后,再越过了黑海和中东一望无际的沙漠和井架林立的油田,越过喜马拉雅山高耸的雪峰和台湾海峡黛色的波涛,飞入了蒋介石的官邸。

可惜,我们没有办法得到这个消息到达台北时,蒋介石和国民党上层人士如何反应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只是李宗仁先生一行乘坐的道格拉斯式客机刚刚在贝鲁特机场降落,就收到了由台湾发来的几封特急的国际电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蒋介石就动员了白崇禧等几位李宗仁先生的朋友和旧部,发出这样多的电报,苦苦规劝李宗仁先生放弃回归社会主义祖国的打算,这在老朽麇集,效率极低的台湾政府里,不能不说是一个特别迅速的例外。

令人同情的是蒋介石的用心虽然良苦,但李宗仁先生和郭德洁女士并不买账。那些电报根本没有拆封,便塞进了旅行提包。

对于这些电报毫无反响,在蒋介石看来,就是一种色彩鲜明的答复。

作为国民党中央的主席,作为国民党台湾政府的总统,蒋介石当然知道他的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回到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去,将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他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重大的事件将在台湾民众、海外侨胞,特别是香港、澳门和华侨集中的东南亚,将引起怎样的严重后果。

在道格拉斯式客机继续飞行的时间里,蒋介石经过了再三的权衡,最后,终于决定:宁可在全人类的面前承担血腥暗杀的指责,也决不能让李宗仁先生回归共产党所统治的大陆成为现实。

一封杀气腾腾的密令又驾着电波从台北飞出。它越过了台湾海峡的波涛和被一片翠绿覆盖着的南亚大陆,抢在李宗仁先生的座机到达之前的几个小时,到达了巴基斯坦当时的首都卡拉奇。

这封密令的主要之点是:蒋介石命令他在巴基斯坦的特务机构,要在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和程思远先生到达卡拉奇时,在候机大厦的楼梯下面,用暗杀的手段结束他们三个人的生命。

值得庆幸的是这份发自台北的密令,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秘密,它从台北发出还不到一个小时,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特命全权大使,也收到了从北京发出的急电。这份电报中说,蒋介石政府为了阻挠李宗仁先生和夫人郭德洁女士回归社会主义祖国,可能采取残酷的暗杀手段。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指令,要万无一失地保证李宗仁先生和夫人郭德洁女士以及程思远先生的生命安全。

夜已经深了。喧闹的卡拉奇已经安静下来,一点又一点灯火,合上了他们朦胧的睡眼,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被一片绿荫、花坛和如茵的草坪覆盖着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庭院,显得格外静谧。

道格拉斯式客机正从贝鲁特飞往东方,它将在午夜之后经过卡拉奇。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了。大使同志把有关的同志从床上叫起来,一起研究办法。

说实在的,要完成国务院领导发出的指示,万无一失地保证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和程思远先生的人身安全,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这是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领土上,如果动用警察和保安措施,必须通过巴基斯坦政府。而这需要时间。现在,已经将近午夜,到哪里去找政府和外交部的官员?

退一步讲,即或是一切顺利,能够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合作和支持,动用警察和其他保安人员,要做到万无一失,还是没有可靠的保证。因为那混杂在旅客之中的刺客,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属于什么人种,哪个国籍,都不得而知。在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里,重赏之下便有勇夫。只要你肯付出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钞,就会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挂在大使办公室墙上的时钟,嘀嘀嗒嗒地走着。那光阴的马蹄,显得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急促。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紧急会议。一向以沉着稳重著称的外交官们,在发言的时候呼吸都有些急促……

资料照片

大使馆里的紧急会议还在进行。

那架巨大的道格拉斯式客机,已经越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花了数万年时光冲积而成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它像一只硕大无朋的巨鸟,在灿烂的星空和波斯湾翻滚的波涛之间展翅东来。

坐在一等客舱里的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和程思远先生,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人事沧桑,宦海沉浮的多少往事,油然地爬上了心头。那些关于往事的回忆,是辛酸而又凄凉的。其中包含着政路上的悔悟,失败的痛苦和欲罢不能的犹豫……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支持着这三个人疲惫的精神世界,我们在这茫茫的夜色之中所看到的三位天涯归旅将是怎样的容颜。

这三个心潮起伏的旅人,暂时还不知道在卡拉奇机场大厦的楼梯下面,蒋介石花费重金收买来的死亡之神,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们。无声手枪的枪膛里,已经装上了含有剧毒的子弹;插在口袋里的手,不断地抚弄着光滑的枪机……

从波斯湾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还有几个小时的航程。在那个伊斯兰共和国的首都,将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事情,我们在下文中一定会尽量详尽的叙述。

不过现在,我请亲爱的读者少安毋躁。让我们和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与程思远先生一样,就像我们对那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也平心静气地和那三位天涯归旅一起,回首一下往事,探访一下这次充满了危险的航程的更遥远的起点。

-End-

以上文字选摘自《李宗仁归来》,顾笑言 王士美 汪东林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