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并号召全社会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本职,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同心谱写着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立足岗位,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攻坚克难,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开拓进取,还是在未来产业培育生长中大胆探索,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前夕,千万双手在不同“战场”奏响奋斗强音。
重庆市江北区,海尔工业园喷粉车间,随着工人手腕的灵活摆动,粉末均匀沉降,在气流推动下层层堆叠,待高温固化,粗糙物件便披上了一层细密光洁的新“铠甲”。入行14年来,这套动作,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班班长卢跃富已重复无数次。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诚挚问候让我倍感振奋。身处一个‘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深感生逢其时、使命光荣,更觉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卢跃富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团队立足本职岗位,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汽车座椅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深切感受到: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与企业的精神血脉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应通过不同方式,激励他们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我们鼓励技术骨干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研发等活动,成功攻克了多个汽车座椅关键核心技术。公司也从柳州走到了雅加达,从‘制造’升级到‘智造’。”杨英表示,未来将让更多产业工人在成就企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智造注入不竭动力!
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深刻感受到这一群体的活力和贡献,也关注着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他们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奋斗,面对困难不躺平,自己找路子,每一条奋斗的路都要主动试一试,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拼搏韧劲。”杨晖进一步认为,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不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就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他强调,“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从传统技能评定到‘新八级工’制度,从岗位津贴提升到专项技能补贴,从职业晋升通道拓宽到技能人才荣誉体系完善,政策红利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业获得感、薪酬竞争力与社会认同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调研所见所闻,卢跃富真切感受到,国家对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国工匠的培育土壤愈发肥沃,技能成才的道路越走越宽。
人才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提高职工素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双英集团与广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用创新机制,将高校理论资源与一线工人经验深度融合,促进协同创新,带动青年工人晋升技术骨干。在杨英看来,企业应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创造条件引导职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劳动的氛围,做好劳动教育是重要一环。
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每个班级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都拥有一块土地,可以一年四季开展种植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认为,通过劳动,孩子们能正确理解“劳有所得”,体验各行各业的艰辛,较好地培养同情心,感恩心。“不仅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劳动教育有多重要?长期深耕职业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有着独特感受:“职业院校通过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模块,通过生产性实训让学生体验真实劳动场景,既锤炼技术技能,又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同,从而实现‘技能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双重目标。”
积极的劳动教育塑造良好的价值观与综合素养。“当前,劳动教育的向好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实践载体的多元化。”苏华高兴地发现,在中小学,教师或校外工匠师傅完成烹饪、木工、简易机械制造等课程,辅之以实践教学已司空见惯,职业体验日等活动也越来越常见。他坚信,构建家校社企共育责任链条,挖掘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前建立职业认同,为弘扬工匠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实干实绩,托起职工“稳稳的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增进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职工权益“保障网”越织越密,托起了近4亿职工“稳稳的幸福”。
随着“五一”临近,围绕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原部长粟斌调研的脚步愈发密集。
各地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针对报酬支付、休息休假等问题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有声”,劳动争议绿色通道让欠薪纠纷化解在源头……调研路上,感受着越来越具体而微的暖“新”举措,粟斌更加坚定了信心。
“实践充分证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就一定能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粟斌进一步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新就业形态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杨晖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劳动者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贯彻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与劳动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劳动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各地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丰富多彩,工会驿站建设更加贴心、智能,职工创新评先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在调研中看到,新时代以来,激发职工实干苦干、创新创造热情的新方法、新举措,让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张金英认为,全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用心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良好氛围等方面下足功夫。
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委员们纷纷表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书写更加精彩的华章。(记者 牛忠磊 郭帅 吕婉莹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