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多重矛盾风险盘根错节。《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指出,“安宁和睦、繁荣发展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追求,各国已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必须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8月25日至26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议题协商议政。其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专题讨论之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还有哪些难点、堵点?对此,与会常委、列席委员与商务部等有关同志展开深入交流。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推动碳领域国际互认机制建设、统筹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与安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建言持续碰撞、交融,为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完善制度设计 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在专题讨论中,不少常委认为,进一步扩大开放过程中,在开放格局、开放方式等方面要作出调整和战略转型,要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打造出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将人工智能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黄国显常委在发言中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国际人工智能应用与安全领域对话,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快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要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集中攻克核心技术,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化解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日益深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王宁常委认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他建议,“十五五”时期要科学制定新时代海洋战略,加快推进海洋领域立法,完善海洋安全一体化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海洋安全战略布局,积极构建海洋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边疆地区是周边工作的前沿。赵宗岐常委建议,要把构建陆地边疆开放新格局、打造国家现代化战略支点纳入“十五五”规划,提升陆地边疆开放新格局,打通对外开放堵点,增强我国话语权,采取更多有效措施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来自高校的杨振斌常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议,要加强组织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拓教学渠道、创新教学手段,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用好红色资源,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加强枢纽建设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与会人士的共识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面向“十五五”,要继续提高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在宋曙光常委看来,“十五五”时期要继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持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加重视“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他建议,要健全外经贸管理体制,强化政策联动和各部门协同配合,着力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凝聚我国对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打造形式多样的开放高地,着力提高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列席参会的重庆市政协主席程丽华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库,加强对沿线通道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统筹,全面提升通道硬件建设水平。“要增强通道带经贸促产业能力,深化沿线各省(区、市)间主导产业规划衔接,加强同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梯次互补体系,大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投资布局西部。”程丽华表示。

张宽寿常委建议,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将“澜沧江—湄公河”建成我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水公铁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大力支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航道延伸,协调推动航道整治和港航建设,完善构建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的保障措施。

来自广西的钱学明常委同样关注枢纽建设。结合建设北部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情况,他建议,要积极探索资源配置新模式,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开展分类监管等新模式,探索形成内外互通、期现联动、实虚融通的大宗商品结算、定价体系,维护我国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上马重载铁路等货运专用通道,更好服务川渝国家战略腹地。”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已超过6000万,足迹遍布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侨胞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实力雄厚,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海外侨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引导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促进民心相通;引导海外侨胞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许又声常委认为,“要不拘一格引导海外侨胞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研项目,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来自宗教界别的杨发明常委表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联结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精神纽带,宗教界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挥好作用。“要主动讲好宗教界的中国故事,推动加强国际宗教人文合作。要筑牢思想防线,健全宗教团体内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坚决抵御和遏制境外极端思想渗透,重点防范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宗教渗透,提高互联网宗教信息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杨发明说。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调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来自港澳地区的常委们认为,这为香港、澳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香港和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整体功能和角色将会有显著提升。

“香港要充分发挥优势和经验,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广粤港市场监管机构合作成功经验,促成香港与更多内地市场监管机构开展合作,促进竞争政策制定与执法经验交流。”姚志胜常委建议,“要扩大‘港资港法港仲裁’在内地的覆盖面,加强香港与内地商事调解交流合作,更好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继续研究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探讨制定更短、更少、更开放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版本负面清单,进一步推动先行先试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开放﹢技术攻坚﹢金融赋能’三维战略,为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基础。”来自澳门的刘雅煌常委认为,港澳地区可利用国际自由港地位建设离岸研发中心,发挥国际调解方面的优势及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依托高校资源搭建跨境人才培育通道,深化制度型开放与人才生态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因此,要积极扩大共同利益,促进合作共赢,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对此,贾庆国常委建议,在对外交往中更加重视我国企业竞争力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改进对外投资方式,同当地企业深度绑定利益和风险,确保对外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要更加重视讲好中国故事,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减少对外交流限制,鼓励民间交流,增强对海外中国公民、法人的服务意识。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必然选择。与会者的共识是,未来虽然还有不可预知的困难风险,但只要秉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够寻到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常委和委员们表示,“十五五”时期将继续发挥界别优势和专业所长,扎实开展调研研究,为助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建好言、献好策。(记者 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