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宇宙包含了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充满着令人遐想的神秘感。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星空,发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呼喊,启迪后世不断探索宇宙真理。斗转星移,两千多年后,中国航天正在一步步将航天梦变为现实,从“东方红”升空到“北斗组网”,从“神舟飞天”到“天宫建成”,从“嫦娥落月”到“天问探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求索,诠释着滚滚向前的航天精神。

“材料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基础、先导,航天领域有句话叫‘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航天材料是航天装备先进性的重要基石、是决定航天任务成败的关键。”

9月23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走进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报告厅,以“航天逐梦,材料筑基”为题,为包括全国政协委员、科技工作者、师生代表在内的600多名听众讲解航天材料对航天事业的守护与支撑。

“航天飞行器是开展航天活动的载体,飞向星际、返回地球,要面临减轻重量和突破热障两大难题。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轻质结构材料让减重目标得以实现,防热材料则为航天飞行器披上了‘防热衣’。”

“不断出现的新质航天飞行器需要航天新材料的支撑。比如:更轻更强的材料、耐受更高温度的材料、重复使用的材料等。未来,航天活动将会由‘昂贵’的国家活动走向全社会参与的商业行为,这使得航天材料的‘适者生存’,从‘物竞天择’转向‘材竞用择’。”

“虽然在某些方面与西方航天强国还有差距,但我们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正在向航天强国快步前行。”

……

李仲平从航天是什么、我国主要航天工程、航天材料与航天工程、航天材料未来发展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我国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艰辛历程。用一个个历史故事、一张张珍贵照片,将同学们带入浩瀚而神秘的星空。整场讲座不仅讲述了航天的“事”,更道出了航天的“魂”。

“为什么我国航天事业能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跨越?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一大批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有航天优秀的文化基因。”

李仲平提到了冲破阻挠毅然回国、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到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他表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坚定维护国防安全,大力促进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代代航天人孜孜以求的航天梦。

“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航天,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航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航天梦托举强国梦的新篇章。”李仲平对同学们寄予深切期望。

讲座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结束,而思考才刚刚开始。

“像碳纤维、气凝胶这些为航天飞机发明的尖端材料,如今是否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航天科技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便利的?”

“如果未来想投身航天材料这样一个尖端领域,在大学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时,除了学好基础知识外,我们应更注重培养哪些额外的能力?”

“在航天领域,一种全新的要求极高可靠性的材料从理论论文发表,到最终成熟应用到型号任务上,通常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李仲平认真倾听,仔细作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与爱国的种子。

“面对当前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我国航天事业要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驱动,更要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这也是全国政协连续举办‘委员科学讲堂’的目的——为我国科技人才提供后备力量,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作出政协贡献。”主持讲座的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刚表示。(记者 吕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