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千百年来,“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祈愿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引领亿万人民向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总攻,打赢了一场堪称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战。随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我国构建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全国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扶贫一线、深入贫困群众,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汇聚起强大信心与磅礴力量。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凝聚攻坚共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说教,而是互动式的协商讨论;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见影,而是长期性的润物无声。回望脱贫攻坚的奋战历程,全国政协始终坚持让广大委员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奋进力量。

——立足自身性质定位,充分发挥凝聚共识的作用。制度化开展委员学习培训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不断夯实向脱贫宣战的思想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坚持在视察考察调研中组织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将相关学习资料汇编成册供委员学习参考。召开重点关切情况通报会,邀请部委同志到会介绍有关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从政治方向上引导和凝聚委员,构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守好党的领导政治圆心。

——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助力脱贫的强大效能。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全国政协不断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科学制定年度协商计划、视察考察调研计划、重点民主监督计划等,深入推进协商议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同心同向之姿筑牢脱贫根基。

例如,2016年至2020年,全国政协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等,连续将“脱贫攻坚”作为年度重要协商议政活动议题。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召开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全国政协都会邀请有关领导同志到会作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学习讲座,助力委员深化对相关政策内涵的精准理解,全面透彻地把握脱贫攻坚进程中存在的难点与堵点问题,深化委员认识。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宣传党的政策,夯实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助推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2018年,全国政协创立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组织开展“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系列宣讲活动。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等主题组织宣讲,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全国政协委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永富以“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为题所作的宣讲报告,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

委员们情真意切地宣讲,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事业履职尽责的新气象,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人心齐,泰山移。”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全国政协全力参与、接续奋斗,参与面之广、参与程度之深、参与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而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政协委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彰显了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深入联系界别群众

凝聚脱贫致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为此,全国政协持续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广大界别群众中宣讲扶贫政策,开展扶贫和扶智工作,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党中央脱贫举措切实落地。

2015年7月,全国政协围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组织调研组远赴宁夏和贵州,深入农户、校园,走进工厂车间,与父老乡亲们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并不是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它背后,意味着一家一户因贫而困的生活。我们走近他们,希望准确反映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向他们传递温暖,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参加调研的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伟深有感触地说。

既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为了更好帮扶贫困地区打开农副产品销路,2018年9月21日,一场特殊的农副产品展销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大厅举行。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支持,现场气氛热烈,不断增加的成效转化为彼此脸上温情的笑容。

“土特产也能走进政协礼堂,沉甸甸的帮扶之情,我们会永远铭记,也会继续努力,一定要把日子过出花儿来!”首次走进全国政协的参展农户激动地说。

政协委员是界别群众的代表。如何激活委员优势、凝聚群众磅礴力量?对此,全国政协以激发委员主体能动性为抓手,引导委员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搭建桥梁、畅通渠道,让委员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纽带。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这是塔吉克族的一句谚语,也是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的内心感受。

2018年,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苏亚依迪村开启了为期5年的驻村生活。这个村子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当时的自治区级贫困村。为了提振村民脱贫信心,玉克赛克·西加艾提用双语向村民宣讲两会精神,让政策、制度变成村民们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5年间,这样的宣讲开展了近200场。

2020年,苏亚依迪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一跃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明星村”。每次入户走访,玉克赛克·西加艾提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没有他们,哪来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当年的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他动情地说:“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的改变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更多家庭……这样的改变,正在推动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依然艰巨。全国政协根据中央部署迅速响应,围绕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三大核心任务,创新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

2024年5月17日,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展了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助残活动,助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11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赴云南省、四川省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9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委员赴河北省阜平县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

……

此外,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主题开展系列协商议政、视察考察调研等活动,组织广大委员深入乡村振兴一线与农民促膝交流,问困难、讲政策,说问题、找对策,为当地群众凝聚起振兴共富的信心与共识。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庄严会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一关键论断为世界揭开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密码”。

为让这份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减贫答卷”转化为全球减贫事业的参考范本,全国政协积极行动起来——搭建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智库外交的多元平台,组织全国政协委员在对外交往中主动担当“中国减贫故事讲解员”,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果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减贫历史的脉络梳理,到理论体系的深度解读,再到基层实践的鲜活案例,全方位传递中国经验,让国际社会更深入地读懂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中国动能”。

“进政协”活动正是这场对外宣介中的一个品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林松添是这项活动的常客。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他总能用最接地气的故事打动人心。他多次以宁德“弱鸟先飞”、闽宁“山海协作”等脱贫奇迹为案例,让外国客人在真实的故事中触摸到中国减贫方案的智慧与温度,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定盘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泰中友协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在致林松添的信函中动情写道:“当我深入研究中国的数据,我发现了更多令人惊叹的数字。2020年,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堪称全球最成功的政策之一。该政策历时40年,最终让7.5亿中国人脱贫。这创造了世界纪录,而且只有中国能做到。”

2023年11月,中国经济社会论坛首次面向国际,邀请31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的55位外国嘉宾参会,围绕“开放 发展 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交流。从描绘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到探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路径,再到交流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探索,这场跨越国界的对话,让中国减贫智慧与全球发展需求深度交融,为人类共同进步注入了新的希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多次在重大活动场合同外国友人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他说:“消除贫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实践,可以为各国推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愿意分享各国在减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宝贵经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发展阶段,不变的是凝聚共识、团结奋斗的内核。

如今,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已载入中国的发展史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正扬帆起航。全国政协的积极助力也将成为人民政协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新的节点上,唯有继续以共识聚合力,才能让脱贫基础愈发牢固,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此,全国政协还将不懈努力!(记者 刘彤 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