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迅猛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城乡文化空间建设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要求,为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作出了科学指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特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如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目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充满了发展潜力,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此,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将“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作为2023年的民主监督议题,这也是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自2021年起连续5年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其中一项议题。10月20日,全国政协围绕“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进行协商建言。

此前,为了充分了解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2023年7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率队下,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四川开展民主监督性调研,与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同时委托山东省政协开展协同调研,请部分委员开展自主调研。会议前夕,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情况介绍会,邀请部委同志和委员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网络议政群,广泛交流探讨,为会议召开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一线,摸清实情

嘹亮高亢的歌声、热情欢乐的舞步、色彩绚丽的服装……当调研组来到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宅垄镇的马尔锅庄传习所时,委员们被眼前充满民族历史文化气息的场景深深感染。马尔锅庄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屋里展示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屋外小广场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格,不仅丰富了新型文化空间的内涵,也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眉山,调研组走进一座掩映在绿树、拱桥、溪流之间的中式建筑,这里是坐落在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知行·悦读坊湿地公园人文书店。书店集阅读空间、东坡文化、公益活动、东坡文创、配套服务于一体,两年开展文化活动150多场,服务1.6万余人次,是眉山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在“悦读”的书香气息中,委员们感受着眉州韵味和东坡文化。

当前,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呈现多元态势,涵盖公共阅读空间、文艺普及空间、文化展示空间、跨界文化空间等多种文化业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面对新型文化空间的勃勃生机,调研组普遍感受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文化空间,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重要载体。推动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围绕城乡发展战略定位,科学规划空间格局,把握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创意性建设、创新性改造,不断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江油市太平镇涪滨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李白纪念馆、汶川县博物馆、金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安宁镇莫莫扎村公共文化空间、小金县红色书屋、四姑娘山阿来书屋、卧龙自然保护区、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连日来,调研组马不停蹄、全情投入,采取查阅资料、座谈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与四川省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一方面详细了解城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创意性改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各地对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支持保障等情况,另一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探寻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调研组发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保障机制、均衡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比如: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资金保障不足,影响了地方工作积极性;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差距较为明显。相比城市,乡村受地理位置、资金投入等限制,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发展供给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地区存量闲置与增量不足并存,资源未充分共用、共享。对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尚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一些地方公共文化设施设备老化、图书陈旧、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从全国整体上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者运行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社会资本投入的意愿不强,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调研组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要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以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为原则,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为重心,以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为目标,不断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密切沟通,深入协商

了解具体做法和经验总结,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政策意见建议——深入一线的调研“干货”满满。调研组以及协同调研的山东省政协分别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也都撰写了调研成果,为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提供了重要支撑。

由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连续5年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议题,在筹备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过程中,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注重总结运用好已有专项民主监督的工作成果,梳理总结工作推进情况,聚焦重点问题,合理确定发言方向。同时,针对大部分委员首次参会的情况,办公室就发言材料逐一与委员反复交流,聚焦问题谈深谈透,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并召开情况介绍会,邀请部委同志和委员专家就发言所涉及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力求提炼出高质量发言。

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嵌入”百姓生活,是每个人都可感、可知的生活元素,关心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委员不在少数。为了拓宽委员们建言献策的渠道,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利用线上议政的便利条件,于9月21日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网络议政群,推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城乡文化空间相关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等材料,引导委员就此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深化认识,建言资政。

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社区文化空间的建设、创新与拓展是基础也是重点,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文化建设。

“创新拓展”的本质是“优化”。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覆盖面上具有较大优势,能与其他公共文化空间更好地有机协同,是优化城乡公共空间的重要参与部分。有关部门可确立这方面优势,制订战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亲和力并积极推动其与一众文化机构有机结合,形成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的强大合力。

“小而美”新型文化空间,可以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细胞”,结构出城乡文化新格局、新状态,走精、走微、走深中,形成文化在城市、乡村日常中的浸润、养成。

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是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功能与文旅融合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升文化和旅游的内涵;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城乡规划建设相结合适应社区化发展新形势,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服务圈。

建议因地制宜建设“小而专”的特色主题博物馆。大型博物馆通常建设费用高、运行费用高,并不是每个城市或地方有能力建设。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出台政策鼓励发动社会力量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建设规模不大但特色鲜明的主题博物馆。

……

围绕双周协商会主题,委员们在议政群里踊跃发言,建真言、献良策。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传承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对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需要不断探索,在拓展其“颜值”的同时丰富其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有效拓展提升空间能效,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这场凝聚着真知灼见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无疑令人期待。

(记者 谢颖 郭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