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火翻译公司banner

栏目导航

网站导航

代表联系群众平台起没起到实际作用?“反正现在生活中一遇到麻烦事就会想到去代表活动站反映。”厦门一位普通民众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

“有时也比较辛苦,但依托这个联系平台能多为百姓做点好事实事,就要珍惜。”活动站事务较多,但驻站代表语气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远多于疲惫。

“要为代表提供更‘接地气’的平台,使其在闭会期间更好履职,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谈及厦门人大着力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的初衷,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了解百姓诉求、实打实推动解决民众困难,是“人大代表”这一神圣称谓的应有之义。如何让代表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让倾听的耳朵凑得更近些,让履职的步伐迈得更有力些?这是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研究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致力于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在代表和群众之间积极“搭桥铺路”,畅通联系渠道。如今,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已在厦门遍地开花:全市6个区38个镇(街)均已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并在此基础上向基层延伸,设立活动站442个,其中村(居)437个,实现全市镇(街)、村(居)平台全覆盖,真正将平台建到最基层、建到群众家门口。

一个个基层代表活动室(站),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系群众品牌,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这些活动室(站)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成为推动解决民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平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展现了新时代人大的作为。

群众之事无大小,都是代表要全力推动解决的要紧事

“厦门大学和南普陀寺周边人流量大、车辆多,遇上节假日人车更是堵在一起动都动不了,附近居民想出门也出不去,尤其老人孩子出行也不安全。”住在附近的思明区下沃社区居民纪先生,深受片区交通问题困扰,首先就想到了去“猫街39号”反映情况。这里有厦港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纪先生和家人经常在附近活动,对这里十分熟悉,“即便没事的时候我母亲和阿姨们也会跑去那里聊天”。

在活动室接待纪先生的是全国和市人大代表则悟。了解情况后,则悟随即展开了调研走访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厦大周边交通“肠梗阻”问题进行“把脉”,领衔提出了相关议案对该问题准确“开方”、提出建议。“则悟代表还邀请我去现场,与各相关部门一起考察路况、讨论解决办法。”纪先生说,现在厦大周边道路设置了隔离带,主干道实行人车分离,还增设了红绿灯等,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周边居民和学生出行方便安全多了。“真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人大工作、代表工作做得很实在!”

下沃社区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负责人姜秋月说,平台工作能迅速得到群众认可,离不开厦港街道人大工委推出的“1085排解民忧”工作法,依托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和“5147085(我要社区您帮我)”服务热线等平台,实现了代表与群众沟通互动“零距离”。

为进一步延伸代表履职触角,发挥法律服务、教师、医生等领域代表专业优势,厦门还在企业、学校、医院等设立了5个行业联系点,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

海沧区设立在企业园区内的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刚成立不久,驻站代表吴文飚就接到了一个急切的电话:“居然抢公章,还找人打架,严重影响我们生产经营,我头发都要急白了,可怎么办呀?……”原来,台胞张先生夫妇巨额投资海沧某电商园,因购买厂房出现分歧,随后内部股东又因意见不统一而矛盾升级。“调解涉台涉企矛盾纠纷,既要有热情,更要讲方法。”吴文飚一方面邀请台胞调解员加入调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常年扎根企业、精通法律等优势,积极协助当事人理清法律关系,提出调解方案。通过活动站前前后后十余次现场调解,历时三个多月,这起标的额达1.38亿元的纠纷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据了解,该活动站自建站以来,已成功调解200余起涉台涉企民事争议案件,协助政府妥善解决涉及4000多万元外来员工侵权事件,帮助解决200多名外来员工子女入学问题,活动站这一“小舞台”发挥了解民忧的“大作用”,成为代表、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家”。

群众之困无小事。只要是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哪怕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对人大代表而言都是必须全力推动解决的大事、要事。据悉,2019年厦门全市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共收集包括垃圾分类、养老助老、物业管理等在内的问题建议4038件,推动解决3275件,通过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解忧,获得了百姓的广泛“点赞”。

下沉小区深入基层,展现代表助力社会治理新作为


2019年10月15日,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在禾盛社区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接待选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居民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也是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联系群众平台,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小区建设,推动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发挥了代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代表在深度参与小区治理中的新作为。

湖里区人大代表陈旭玲有着多年社区工作经验。她在日常走访小区和接待群众时发现,很多小区存在管理问题,小区物业与业委会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对此,陈旭玲在经过调查研究后,领衔提出了关于重视小区业委会建设的议案,并推动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湖里区推进城市居民小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小区治理和建设工作实现有章可循。为进一步推动小区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区人大常委会还在督办代表议案、加强监督的同时,及时作出相关决定,号召全区人大代表依托联系群众平台,与群众共同投身参与小区治理。

在各方努力下,代表联系基层群众的“末梢神经”更加敏锐发达,小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难事、烦心事也一件接一件地涌到了禾盛社区的林军链代表面前。这不,前脚刚解决了违章占道停车、区间道路改造等问题,他又立马接收到了居民关于小区健身路径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求助信号”。林军链又马不停蹄地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召开调研座谈会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为7个小区陆续安装了全新的健身路径等设施设备。看到小区居民能更加放心地开展健身活动,林军链十分欣慰。

“这是各方领导重视和整个活动站共同努力的结果。”林军链说,以前社区联系群众平台主要以区人大代表为主,但现在驻站代表采取混合编组,站中各级人大代表上下联动,“‘合’出了大能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20日,湖里区人大代表参与小区治理2347人次,梳理问题意见建议9000余条,并逐条推动落实解决,有效推进了各城市居民小区更为和谐有序、温馨安全。

强化制度规范保障,为代表联系群众做好坚实后盾

厦门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制度密码?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绍清告诉记者,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将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直接抓,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调研、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上新台阶。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就近就地、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在厦的2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的梯形联系网络,同时创新“实体+网上+掌上”代表联系群众新途径,实现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对于镇(街)、村(居)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区人大代表的“双联系”制度以及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会制度予以反馈,推动问题解决。

平台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指导、规范和保障。早在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就下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的通知》,对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安排原则、活动组织、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又出台《关于厦门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的意见》,为代表履职、密切联系群众提供有力保障。“在推进平台建设中,我们始终将抓好制度建设作为加强代表联系群众、改进代表履职的治本之策。”刘绍清表示。

制度的保障作用还体现在通过联系群众平台,使代表主动接受选民和群众监督,确保做到真联系、取得真实效。例如,思明区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将代表联系选民、参加活动、述职报告、所提议案建议等归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成为代表提名连任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励代表履职;湖里区运用代表联系群众平台,探索实行代表每年接受一次选民评议的“回头看”制度等。

在让代表离群众近一点、再近一点的探索中,鹭岛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我们期待厦门市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能在创新实践中更加走深走实、蓬勃发展,打造代表联系群众的“厦门品牌”。